close

星期三晚上照例接人兒美術班下課

這星期我早到了些

坐在大廳等待的同時

隨手拿了書架上的親子天下翻閱

結果發現好多內容我想一探究竟

於是開口向班主任請求讓我借回家看

班主任是個好人她答應了我

..

親子天下有我喜歡的洪蘭教授的專欄

我很喜歡看她寫的文章

依照大腦的發育及運作

告訴父母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

不要盲目追求虛無縹緲(甚至是住在象牙塔裡)的大道理

..

我借的那本親子天下有幾則文章很棒

讓我有當頭棒喝的感覺

中央大學柯華葳教授:有水,就跨過去

:「老師帶學生出遊,看到前面有一灘水,說

:『不要踩水』

結果絕大多數學生涉水而過。

老師很生氣:『不是告訴你們不要踩水

怎麼都說不聽。』

下一次,再遇一攤水,

學生依然涉水而過,

老師的煩惱和氣餒依舊。

另一位老師說:『有水,跨過去』

只有極少數學生涉水而過。

兩者不同在於前者告訴學生「不」,

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

後者說「跨過去」,學生知道要怎麼做,

就做了出來。

...

李坤珊博士:我不要精打細算的童年

:速度是大人強加在孩子身上的發條

:『趕快學會吃飯、怎麼還弄得亂七八糟、怎麼還不會穿...』

我們也要孩子的傷心馬上停止、

挫折立即消散。

實情卻是,

嬰幼兒雖有與生俱來的生之勇氣,

但仍需要自己的時間表,

去調整動作、整理想法與釐清感受。

唯有這樣,每一個生活面向中的經驗才會完整,

嬰幼兒才會全面的、健康的慢慢長大。

..

我的心得:

當了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後

身心的疲勞跟壓力也隨之大了很多

我變得很沒有耐心

無法等待

人兒小時候我是個可以停下手邊事情蹲下來跟人兒一起看事情的媽媽

但是現在的我則硬是要把小孩拉高到與我一般高

我變得很容易生氣

沒有耐心

要他們馬上做好我規定的每一件事情

甚至不切實際的認為他們要自己懂得許多道理

地上有水

想也知道中中一定一腳踩進去並且把褲子弄濕

我很生氣臭罵他

說他讓我多做很多家事(苦笑)

看了上篇文章

我了解到我傳遞的都是負面的詞語

(而曾經我不是那樣的媽媽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

我不是這樣的媽媽呀)

我是該沉澱一下了

小孩也不願意面對一個整天只會說:你不要xx..不要oo..不要##

的媽媽

(別說是小孩了

有人在我旁邊碎念你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話

我也會抓狂

甚至故意那樣做以資報復)

..

(不過也因為自己常陷入媽媽情緒的困境

當媽媽這些年

我體驗出一個道理

世間人除了檢視這位媽媽會不會帶小孩

小孩被教導的棒不棒

厲不厲害的同時

有沒有人真心去了解

甚至是體會

媽媽會不會累

路人拍下媽媽處罰小孩然後放在網路上

路人嘲笑媽媽在大庭廣眾罵小孩像個阿桑

但是路人都不曾去想

媽媽也只是普通人

媽媽也會累

坊間所謂的教養專家及暢銷的教養書

看多了聽多了反而讓人很有壓力

彷彿不照著做就是不盡責的媽媽

彷彿沒有把小孩教成人見人愛眾人口中的乖寶寶就是失職的媽媽

但是很少很少有人說:媽媽妳累了,休息一下吧

我知道小孩很盧,妳休息一下吧)

..

這是我的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hw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